今天在「不喜歡嘮叨」的小朱老師看到這篇文章,覺得蠻有道理的,就貼了上來。昨天看到資深藝人倪敏然先生自縊而亡的消息,非常驚訝!而且幾乎所有的相關報導都有提到倪先生可能是因為憂鬱症而一時情緒失控而走上絕路。為這位資深藝人覺得惋惜,但也覺得真是不該!現今還有更多人的處境比倪先生更值得同情,但倪先生這麼不愛惜生命,一走了之,只留下一堆遺憾給大家。我從董氐基金會裏找到一些資料,順利轉貼一則憂鬱症介紹,在此呼籲各位有什麼困難可以找人談談,或是透過一些管道、方法降低自己的壓力,可別做出傷人害己的事情。
憂鬱症介紹 所謂憂鬱症,通常也被稱為「心的感冒」,是常見的疾病。但往往因為自己忽略或一般人錯與「精神病」相提並論而不敢承認,措失及早治癒的良機。 憂鬱症甚至不是個性抑鬱、內向寡歡者的專利。情緒起伏極大也是致病的根源,例如平日工作過於狂熱、深獲人緣的人,同樣有得病的可能。因為長期送往迎來,呈現亢奮情緒,過於配合周遭氣氛,在不知不覺中就逐漸失去了自我。根據世界衛生組織的研究發現,平均每一百人中就有三人罹患憂鬱症,其中因為憂鬱症所帶來的身體疾病,甚至自我毀滅的例子比比皆示。 情緒低落其實是生活終極普遍的經驗,偶而寂寞、沮喪或情緒不佳,可說是對壓力的一種反應,通常會在短時間內恢復正常。現代人每天面對十倍數競爭環境,接踵而至的資訊,瞬息萬變的趨勢,都市生活空間的擁擠,個人角色的多元,都讓人的工作壓力變大,加上人際關係以功利為重,人的精神負荷就在這樣的神經緊繃之下變的不堪一擊。
繼癌症、愛滋病後,憂鬱症已成世紀三大疾病之一 「做事不盡理想,因而感到憂鬱」,「心情不安、焦慮、自卑、無法鎮定」,「凡事悲觀、絕望,甚至厭世」…等,都是憂鬱症患者常出現的種種精神狀況,憂鬱症是精神非常痛苦的疾病,一般經由產生悲哀、孤獨、虛無、遠離人群等心理爭扎後,不但在行動或思考上倍受抑制,明顯的在精神狀態上呈現,日子一久,因食慾不振的連帶影響,造成身體不適、百病叢生,漸漸的達到絕望、想死,甚字實際付諸自殺的行動。 憂鬱症患者的自殺率是一般人的八倍,自我了斷是人生的悲哀,同樣不幸的是,「一人生病家人遭殃」,先是當事人頻頻出現身體倦怠、起不來、吃不下、睡不著,工作無效率、缺乏耐心,加上無現實感,孤立不交談,開始產生與家人間的溝通不良,有人開始不耐煩,開始互相抱怨,甚至責怪當事人偷懶,但往往的結果是當事人想振作,卻徒勞無功而痛苦加倍。家庭氣氛籠罩在抑鬱之中,喪失親情功能,患者深感無助,家人倍受精神折磨,一家人籠罩在「其實你不懂我的心」的悲情氣氛中,最後患者病情惡性循環,家人疲於恐荒錯亂,患者不知不覺走上生命盡頭。
資料來源:http://www.jtf.org.tw/psyche/scope/psyche_scope_001.asp |
憂鬱症自我檢測量表
各位可以點到適用的量表做一下檢測,做簡易的自我心理健康檢查。
(董氏基金會)
青少年憂鬱情緒自我檢視表(董氏基金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