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關於美國革命的兩個極端的觀點之一是,美國革命事實上根本不能算是革命,因為它並沒有大幅地轉變整個殖民社會,而只是將一個遙遠的政府替換成一個當地政府而已。這個觀點的相反觀點則是,美國革命是一場獨特且激進的歷史事件,其帶來的改變對於世界歷史擁有深遠的衝擊。現在大部分觀點則是位於這兩個極端之間。
- When:
1775 大陸會議 II 【展開戰爭】
1776.7.4 大陸會議通過《獨立宣言》,雙方正式決裂
1781 英國投降
1783 英美簽約,正式承認美國獨立
## 1812 - 1814 第二次美國獨立戰爭 - Why
1760年初,英國在北美洲掌控有大片土地。除了原本的十三個殖民地以外,七年戰爭的勝利也讓英國獲得了新法蘭西(加拿大)、西屬佛羅里達、以及密西西比河以東美國原住民的土地。而新即位的英王喬治三世決定全面檢討北美洲這塊地方。為了讓大英帝國更加穩固以及帶來更多利益,英國頒布了新的經濟與土地分配政策。殖民地人對這些政策的不滿在接下來的十年中與日俱增,對美國革命的發生有很重大的影響。
1764年英國首相所頒布的法案讓殖民地陷入了經濟困難。而引來抗議行動(EX:英國商品的聯合抵制)。殖民地居民認為只有他們自己的殖民地議會可以向他們課稅(而非英國國會),於是出現了一句流行的口號:「沒有代表權不能徵稅」。殖民地於是組成了一些聯絡委員會來發起抗爭。在最初的幾年,各個殖民地的抗爭比較是各地方的活動,而非整個殖民地的集體行動。不過政策逐漸將他們集結起來。
1765年通過的《印花稅法》要求所有殖民地中的法律文件、許可證、商業契約、報紙、小冊子和紙牌都要課印花稅。 為此殖民地的抗議行動蔓延開來。每個殖民地中都成立了秘密結社,使用宣傳、恐嚇和群眾暴力來阻止《印花稅法》的實施。這場騷動在「印花稅法會議」中達到高潮,而該會議在1765年10月向英國國會遞送了一份正式抗議。英國國會撤銷了《印花稅法案》來作為回應,然而也意有所指地在1766年的《宣示法案》中聲明國會對殖民地擁有合法威權力,「無論是在何種事務上」。
1767年英國國會通過了《湯申法案》,對進口到殖民地的日常用品課稅,包括玻璃、顏料、鉛、紙和茶。殖民地領導人對英國進口商品發起聯合抵制。一艘屬於殖民地商人約翰•漢考克的船隻自由號由於涉嫌走私,在1768年6月10日被波士頓的海關局查扣。忿怒的抗議行動讓波士頓海關局向倫敦報告說波士頓已經處於暴動狀態。 英國軍隊在1768年10月開始登陸波士頓。緊張情勢不斷升高,最後在1770年3月5日爆發了「波士頓屠殺」事件,英國士兵對著憤怒的暴民開槍,打死了五個人。像山謬‧亞當斯這些革命鼓舞者便利用這個事件來激起群眾反抗,不過在那些士兵接受審判後,緊張情勢就緩和下來了。
《湯申法案》在1770年被撤銷,理論上殖民地進一步的血腥衝突是有可能避免的。然而,英國政府把《湯申法案》中對茶葉的課稅保留了下來,作為某種象徵性的政治宣示,表示英國還是有權利對其殖民地課稅。對革命者來說,只有他們的殖民地代表可以對他們課稅,在這個原則之下就算是一個稅也足以讓他們起而反抗了。
- How
1620 英國清教徒為了擺脫英國國教派控制,乘五月花號至普利茅斯定居
1756 - 1763 英 法七年戰爭
1774 第一次大陸會議:
1) 於費城召開
2) 除喬治亞外,其餘12個殖民地選出了55個代表
3) 內容:宣告殖民地人民應享有權利(未提及獨立議題)
4) 英國反應:武力搜查殖民地(過度反應?)→ 造成第二次大陸會議內容
1775 第二次大陸會議:
1) 於費城召開
2) 對英王及議會申訴英政府武力攻擊
3) 推選華盛頓為統帥
4) 推傑佛遜、富蘭克林等五人起草《獨立宣言》
5) 戰爭展開(法國投入大量人物力協助)
1776.07.04 第三次大陸會議:通過《獨立宣言》
1781 英國投降
1783 英美簽約,正式承認美國獨立 - 影響:
美國獨立戰爭為世界歷史上首次殖民地居民打敗宗主國並獲得獨立的戰爭,在國際的援助下,以8年的時間,300萬的人口擊敗了擁有800萬人口的大國英國,在很大程度上鼓舞了美洲其他殖民地的人民,推動了其後的拉丁美洲獨立戰爭,美國在脫離英國獨立後,其經濟及軍事迅速發展,很快便躍升為世界主要強國之一。 - Where / Which / Who
- 補充:
1636 成立北美第一所高等學府(劍橋的哈佛學院)
獨立宣言:引用洛克「天賦人權」
波士頓屠殺:
背景:因為持續不斷抵制這些法案,波士頓不平靜,1768年秋天英軍開始巡邏波士頓市街維持秩序。波士頓的一般臨時工人、半技術工人與學徒對這些英軍最無好感,因為這些英軍為了貼補生活費用的不足,在職餘打零工,與工人爭搶本來就不多的工作。零星打架事件時有發生。
經過:在三月二日駐在波士頓的一位英兵為了貼補生活費用的不足,到一家正罷工中的製繩場想打零工,結果受辱挨拳而逃,回軍營後招來一些同伴士兵到工場想教訓工人,因而引發打群架,一名老百姓被殺。三月五日一群人到英軍駐海關處向站崗士兵丟雪球、石頭,英軍派出二十名守衛持槍上刺刀應對,遭受數百暴民約半小時的嘲弄、丟石頭,一名遭棒擊的士兵驚慌失控,未經命令開槍,其他士兵也跟著開槍,結果造成三死二傷(後不治死亡)。激進份子稱此為「波士頓屠殺」,稱被殺者是被殘暴縱慾的英兵殺害的「愛好和平的市民」。 事件發生後,雖然殖民地個各州人心激忿,。事後英軍接受審判,基於英軍是處於生命受威脅下開槍,除了兩名士兵被判過失殺人罪外,其餘獲判無罪。這兩名士兵在被減刑,削去大拇指後重獲自由。「波士頓屠殺」在新大陸引起公忿與聲討,但是「湯生關稅」法被廢除的消息傳來就使這場騷動煙消雲散。
獨立宣言(Yahoo! 知識+) - Question
1) 為何第一次大陸會議喬治亞未選出代表參加? - 參考網站:
維基百科
Yahoo! 知識+
Yahoo! 知識+
全站熱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