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還記得高中的時候,看著西方歷史,從上古,中古,一直到近代。
  那時候的我總笑著說,看哪,西方人真笨,文明完全被宗教左右;
  中古時教宗最大,宗教改革也與宗教有關,傳教士常常為了傳教各地出沒,現在仍然一堆人信耶和華。
  十字軍東征,是因為宗教
  國家對立,很多也是因為宗教

  反觀中華文化,沒有宗教束縛,反而以強大到可以同化他人的文化思想自傲。
  
  看哪,西方人多麼愚笨。
  但是今天上課的時候我突然發現另一件更恐怖的事。


  孔子說:「吾十有五而志於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
  孔子說:「君子不器。」
  孔子說:「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遠。」
  孔子說……


  孔子說了好多好多,
  儒家說了好多好多。


  我突然發現身為華人好可憐,面對以儒家為主流的文化。
  儒家告訴你,十有五時要志學,三十要自主而立,四十要成熟穩重,五十要幹嘛幹嘛…;儒家告訴你,少年的時候要戒色,中年的時候要戒鬥,老年的時候要戒得;儒家告訴你,浴乎沂,風乎舞雩,似乎是一種美好境界…

  儒家還告訴了你什麼?他幾乎把你從生到死都說盡了!

  意思是說,打從你張開眼,見到人世間的第一秒開始,你就被套上了一個框,一個以儒家角度為準則的框,它告訴你,這個社會、這個文化對你的期待是什麼。當然你也可以選擇踰矩,但從道德角度的觀點,被冠上「不忠」、「不孝」,似乎也是自做自受該忍淚吞下的事。於是愈來愈多人為了怕碰到這個框,為了怕金箍愈縮愈緊,開始調適自己,開始催眠自己,「其實這個價值觀還不賴!」更恐怖的是,有時候我們就順其自然地被這樣的價值觀同化了,卻渾然不知;就像幾百年前,中國文化同化異族於無形那樣,你就被不明就裡地吸進來了。

  上課上到這裡有沒有問題?通常是沒有問題,因為我們被教導「小孩子有耳沒嘴」,還看到了許多「講錯話,壞下場」的例子。
  對這個企畫案有沒有問題?通常是沒有問題,因為我們知道,一應話,你就可能招來麻煩了。

  這樣比較下來,也許我們的儒家思想比西方,的確是「優秀」多了。教導我們如何做人,從生到死。傳統價值觀總是寬容的,父母對孩子,長輩對晚輩,尤其在現在少子化的社會中,更可以看到許多自以為自己就是天的小孩。

  你說他錯了嗎?是,但有可能是他父母老師的錯。那該推到學校教育失敗嗎?是,但有可能老師也沒被正確教育過。你說那到底什麼錯了?

  也許是因為時代變了,但我們仍不懂得走出來,導致現在小孩子愈來愈晚熟,二十歲才達到十二歲的應變能力,那般的處事智商。

  反觀西方,常看到有十八歲就環繞世界一周的青年,有年紀輕輕就實踐夢想的人。這不是西方月亮比較圓的媚外心態,這是事實。




  面對我們自己如此「完善」的傳統觀念,是不是該放手了呢?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mimonkey 的頭像
    mimonkey

    嚮。

    mimonke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5)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