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一下上次那篇Vous vous appelez comment?。
老實說那篇打得落落長的文章,我並沒有意料到會有那麼多人看到....OTL
其實並沒有你們想像中的那麼嚴肅,它也算是一篇Murmur罷了;
說真的,真正黑暗的東西我也不會打在網誌上XD那篇只是因為心裡累積過量的東西,想稍微吐出來一點而已。
簡單的說,只是一篇吐完我心情會比較好的文章。所以請不要從此以後跟我說話戒慎恐懼,怕更增加我心裡的Shadow,並不需要那麼over,一臉正經地問我說
「那你到底想要什麼?」也可以省略,因為我很難回答 (囧)
以上是澄清,當然還是謝謝有這麼一群關心我的人。
為了怕這篇文章太空虛,以下是我這兩個禮拜看到的有點正經的東西,跟看倌們分享一下感想。嫌囉嗦的可以到此行就結束了~
新聞:教部:不當體罰最重可解聘
上禮拜的演說與辯論課,老師要我們決定開放式辯論主題,其中一個就是關於體罰的議題。
體罰的禁止與否,其實並沒有一個很明確的標準來衡量「它到底對不對」,原因是在於每個人對「體罰」的定義多多少少都有些不一樣。有聽過上一代因為考試考不好被老師打得稀巴爛,家長聽到不到不阻止反而還「督促」老師管教嚴厲一點;有聽過這幾年老師做幾個小動作,不但被討厭老師的學生稱為「體罰」,更有人說是「性騷擾」。
俗話說,不打不成器。在漫畫《獵人》中,我們知道「氣」可以由修禪自身悟得,但如果有人以外力強加之,更可以在旦夕間便感受到自己的「氣」,並學會如何控制它;在《七龍珠》中我們知道,其實舞空術一般人也是練得起來的,但是如果沒有悟飯的提點,碧兒也沒辦法那麼快就飛上天去。提倡「人性本善」的孟子,或許在心底也會默默地同意,如果加了根棒子,我們乍見一個人掉入井裡,會更迅速地把他救起來。一根愛心小手往手心揮過去的剎那,手掌的受器將感覺經過神經傳達到中樞神經,再傳給大腦,告訴你:這樣是不對的。然後在循規中漸漸學到,當初那樣做為什麼是錯的,有可能當時沒有師長的阻止,後果會不堪設想。
然而第一個提倡廢體罰的人也有他的道理──有些老師實在管教的太過當了。過當的例子不勝枚舉,我也不多說明了。我想這也是為什麼現在體罰還沒有恢復的原因。另一個角度來說,現在許多老師的思考模式也詭異的出奇,面對學生問題EQ管理又不當,才會在一怒之下做出了上新聞頭條的舉動。面對像這樣的新聞,想當然爾,家長怎麼還感對會體罰的老師安心呢?
當然現在家長對兒女的過度呵護也是原因之一。但我想,在一味希望體罰制度恢復之前,在謾罵對兒女的過度保護之前,是不是也該檢討一下為什麼現在的老師會變得這麼「不像老師」?
另一個討論到的辯論題目是「回復師範體系才具有教師資格」。班上同學99%都持正方意見,只有我一人例外。同學們的想法不難理解。現在各大學,只要修習了教育學分,出來之後一樣都可以教書,於是教師名額大增,流浪教師因此愈來愈多。為了保障自己的就業利益,回復師範體系才具有教師資格這個論點,當然是受師大同學所支持的。
但我卻認為不能這麼自私。並不是說我多有博愛精神,而是我認為來自不同環境的教師,可以給學生不一樣的東西。我遇過一位台大畢業的物理老師,他教得不怎麼樣,但上課有另一種趣味;我遇過一位成大畢業的化學老師,他看似上課隨意又有點變態變態,但是教給我們的卻是精華中的精華。另外,師大許多都是自產自銷的教授,將同樣的思想「代代相傳」,如果每位老師都是如此的話,那不就會有思想同化、一同腐壞的可能?就像一鍋炒飯,剛炒好的時候也許好吃,但如果連炒了幾十年,還能不能吃就很難說了。因此,若適時地有著「調味劑」、「配菜」,或甚至「換到主菜」,也許我們吃到的,就會是另類地可口。
至於造成流浪教師眾多的弊病,我想並不完全足夠拿來當恢復舊制的藉口,而應該說在開放師資的當初,並沒有設想好今日的結果,設計適當的配套措施,例如總人數控管等。這就是一個明顯政府沒想好完整方案便實施的例子了。
當然,後見之明誰都會說。面對既成的時局,也不該光嚷嚷要不要恢復的問題,還是應該充實自己的實力,以俟機會的來臨。畢竟,沒有不景氣,只有不爭氣,不是嗎?
右側有音樂播放器請自行使用謝謝。
- Mar 26 Fri 2010 23:57
écoutez
close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
發表留言